台灣常見的潛水教學系統│潛水執照

潛水知識 Diving+
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

水層中不舒適的原因

對一個潛水老手來說,潛水是再好玩不過的事了,而且潛水的過程可以是有趣,可以是放鬆,也可以是刺激的。但是對一個不適應的初學者來說,潛水可能是辛苦甚至痛苦的活動,進而認為自己不適合潛水,就放棄了潛水活動。其實事情可以不用是這樣子的,最好找出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可以配合上述的做法改善,更好的話應該和自己的教練討論,想辦法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至可以自在潛水的狀態。


潛水不適應的幾大原因‭ ‬‭ ‬‭ ‬

一、心理的恐懼‭ ‬

任何人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壓力,更何況是身處在大海之中時這樣的不踏實感更容易湧上心頭,不信您可以問問看身旁有從事潛水活動的朋友,看他們有沒有在潛水時緊張過?我想大多數的人答案都是肯定的。潛水過程中的恐懼不外乎就是害怕缺乏空氣以及不了解水下環境,而要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唯有循序漸進,多加練習。務必由潛水教練或是資深的潛水員做為潛伴,在水況平靜的環境下進行十公尺深左右的潛水模式,以這種絕對安全的潛水模式進行數次潛水之後,應該大多數的初學者都可以漸漸掌握浮力控制的感覺,也了解潛水活動的進行模式進而獲得到安全感,之後才漸漸開始探索深度較大或是難度較高的潛場。

二、耳壓平衡的困難

在潛水時若是有耳壓平衡的困難,則潛水活動就會變得非常的痛苦,不但自己的耳朵痛,還會拖累潛水隊伍的下潛進度(特別是在流區更會產生隊伍失散的問題),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能徹底解決。多數人無法做好耳壓平衡的原因是耳咽管周邊的肌肉過於緊繃,所以即使是做了捏鼻鼓氣也很難平衡耳壓。
有這樣問題的人可以平時先在岸上練習,找出是哪邊的耳朵比較不好做,假如是右邊的問題,則練習以右側後牙嚼食口香糖,反之亦然。這樣的動作有助於肌肉的放鬆,使用口香糖數日過後應該就可以見效了。若是平時耳壓平衡並沒有問題,只是偶爾有耳壓的問題發生,可以在下潛時以捏鼻鼓氣外加下顎左右擺動可以幫助耳壓的平衡。不過也有些人是因為鼻竇炎的關係造成鼻竇腔的壓力平衡問題,潛水員容易在下潛或上升過程中產生頭痛的問題,這樣的狀況就只能求助於耳鼻喉科醫師了,必須經過治療後才得以改善。

三、體溫流失‭‬‭ ‬

不合身的防寒衣,容易讓體表的熱量被冷水帶走,所以常常會覺得潛水過程很容易冷的潛水員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防寒衣是否不合身。如果有些人天生就怕冷,則可以考慮使用較厚的防寒衣,或是目前市面上也有略具保暖功能的防磨衣,可穿在防寒衣內部提供熱量,這種裝備在水溫略涼的氣候下應該是非常的好用的。‭ ‬

四、體力的不足

潛水其實是很輕鬆的活動,但仍然有些人覺得重裝太重背起來太辛苦,也有人覺得蛙鞋踢起來很累,甚至是覺得在水下呼吸的很辛苦。這些問題有可能是裝備的問題也可能是基本的體能不足,背起一整套的重裝備對於平常缺乏運動的男生來說其實不算如何困難,但是女生就稍微辛苦些。
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作一些基礎的體能訓練,例如有氧體操,慢跑,騎單車,都可以增加肌力即心肺功能,如此自然會更舒適。而在裝備上也可以做適當調整,例如使用新一代的省力蛙鞋可以極少的腿力獲得很高的前進速度,使用高效率的平衡式調節器可以減少呼吸的抗阻,讓潛水時的每次呼吸都有如在陸地上呼吸一樣的輕鬆。‭ ‬

 

  
五、暈船或暈浪的問題‭  

「風平浪靜」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光景,只要有風就會起浪,在加上潮汐與洋流的影響,水面上其實是不平靜的。通常越小的船越容易產生晃動,不管是左右晃動或是隨著波浪上下浮沈,很多人因此產生不適,甚至嚴重到噁心嘔吐,這就是發生了所謂的「動暈症」動暈症其實是一種泛稱,最常發生在海上,其他在火車、交通工具或乘坐飛機時,也有可能發生。換成我們常聽到的說法,就是暈車、暈船或是潛水員所謂的暈浪。由於目前空中飛行較為平穩,發生動暈症的機會也較其他交通工具來的少,但多數人從事水上活動時都有暈車或暈船的經驗。
既然叫做動暈症,可想而知就是因為不正常的身體活動才讓我們產生暈眩與不適。在自然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透過內耳的聽覺及平衡器官,在加上視覺器官和其他部位發出的訊號來維持身體的平衡,當訊息受到異常干擾,例如身體處於靜止,但眼睛卻察覺到移動;或是短時間內身體受到很大的高低落差時,這個系統便受到擾亂,進而產生動暈的病徵。
暈船的問題的確是很難處理的問題,一整天的潛水行程可能會因為暈船的不適而大打折扣,在上船前的一個小時服用暈船藥應該算是比較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時坐船時盡量坐在船的中心點比較不會受波浪的影響,也不要坐在離引擎太近的地方,引擎燃燒後的廢氣很容易導致頭痛,此外也有人以穴道按摩等偏方減緩暈船的不舒服。事實上船隻在開動時是比較不會晃的,反而是船隻停車準備下水時容易晃的嚴重,所以盡快的下水,也盡快的下潛,都可以有效的減少海浪搖晃感。
對於已經暈船的潛伴,如果他的身體狀況還可以下水,建議他最好還是下水,因為水下的晃動絕對比船上來的小,身體反而會覺得比較舒服,但是如果體力實在是已經虛脫無法下水自然也不該勉強。


6個 不敢潛水的原因



01   |   水肺潛水會危險嗎
 ?

『潛水安全嗎?』其實不論是否為極限運動,安全性取決於當事人的謹慎程度,以數據呈現,根據美國National centre for health statistics2018極限運動排名,潛水的死亡率還不及開車呢!可見相對其他極限運動,休閒潛水是安全。最重要的是找出在潛水中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透過和教練討論,經過專業的指導並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至可以自在潛水的狀態。



02   |   心理的恐懼


對一個潛水老手來說,潛水是再好玩不過的事了,潛水的過程可以是有趣、放鬆,也可以是刺激的。
而對一個不適應的初學者來說,沒有教練的指導,潛水可能是辛苦甚至痛苦的活動,進而認為自己不適合潛水,就放棄了潛水活動。任何人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壓力,更何況是身處在大海之中。對潛水恐懼不外乎就是害怕缺乏空氣以及不了解水下環境,而要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唯有循序漸進,多加練習。務必由潛水教練或是資深的潛水員做為潛伴,在水況平靜的環境下進行十公尺深左右的潛水模式,以這種絕對安全的潛水模式進行數次潛水之後,相信大多數的初學者都可以漸漸掌握浮力控制的感覺,也了解潛水活動的進行模式進而獲得到安全感。

             

03   |   耳壓平衡的困難

『教練,我耳朵好痛!』潛水時耳壓平衡的困難,是多數人對潛水活動卻步的原因,這個感覺會讓我們把潛水和耳朵痛劃上等號,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徹底解決。我們的耳朵裡,有一個叫做中耳的地方,主要結構是鼓膜(俗稱耳膜),當耳朵裡空氣的壓力和外面的空氣不一樣時,他就會隱隱作痛,然而中耳是個密閉空間,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時,連接中耳與鼻腔之間-耳咽管 就是最大功臣,可別小看這總長不過3公分的細小通道,它可是肩負調節壓力平衡的重責大任!為了避免鼻腔內的髒東西跑到中耳,大多數時耳咽管都是關閉的,只有在吞嚥、打哈欠等牽動到周圍的肌肉才會打開,若要在『有意識』下打開,我們可以透過捏住鼻子,緊閉嘴巴用力吹氣,藉以增加壓力讓耳咽管被動式開啟。您大可放心,考證時教練都會在身旁協助您解決平衡耳壓時的困擾。

但若是鼻腔的慢性疾病,舉凡鼻過敏、感冒及鼻竇炎等,均會造成耳咽管開口周圍的黏膜發炎腫脹,進而妨礙耳咽管正常開啟,此情形就必須先求助於耳鼻喉科醫師,經過治療再評估是否能順利進行潛水。
                                                     
                                                                                                                
04   |   體溫流失

不合身的防寒衣,容易讓體表的熱量被冷水帶走,所以常常會覺得潛水過程很容易冷的潛水員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防寒衣是否不合身。如果有些人天生就怕冷,則可以考慮使用較厚的防寒衣,或是目前市面上也有略具保暖功能的防磨衣,可穿在防寒衣內部提供熱量,這種裝備在水溫略涼的氣候下應該是非常的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