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的潛水教學系統│潛水執照

潛水知識 Diving+
水中的推進器

使用蛙鞋的基本問題

無論是背著氣瓶深潛或者只是在海面上浮潛悠游,都必須使用蛙鞋。當然大家都知道,穿著蛙鞋是為了增加在水面或水層中的推力,但是不同的材質或設計,都有不同的設計目的與用途。
蛙鞋大致有分為二種,一種是直接套穿在腳上的『套腳式蛙鞋』,另一種是必須先穿套鞋,再穿蛙鞋的『調整式蛙鞋』。套腳式蛙鞋有各種尺寸,使用時是將整支腳像穿一般的鞋一樣穿在腳上,通常會搭配特定的襪套使用,以合腳為原則。
使用時套腳式蛙鞋較輕便,適用於船潛的環境使用,而調整式蛙鞋則是必須先穿上一雙套鞋,然後再套上蛙鞋。台灣的潛水活動多半是岸潛方式,通常必須在岸邊行走一段距離才進入海水中,穿著潛水套鞋在岸邊行走也比較安全(也能穿著溯溪用的防滑鞋)。調整式蛙鞋配備有可調整鬆緊的固定帶,能適應極多數的腳型大小,但是入水後不宜調整得太緊,通常只要不會因為擺動踢水而鬆脫即可,否則離開水面時就很有可能因為過緊而難以脫除。現在較新款的調整式蛙鞋大多有快卸扣的設計,出水時很容易脫下蛙鞋。
用來製造蛙鞋的材質通常為橡膠、PU,或者其他複合塑料,差異並不算大,蛙鞋的設計才是影響踢動效率最大的因素。較新式的蹼面分叉設計的蛙鞋,在水層中踢動時較省力,只要材質不要過軟,都還有不錯的推進力,傳統平板式的蛙鞋通常有較硬的材質,也許推進力強一些,但是需要較大的力氣才能踢動。
例如之前提過的Scubarpro所生產的Jet Fin,強大的推力獲得蛙王的封號,但若是腿力不夠,在水中前進就很吃力了。所以;一雙適合的蛙鞋應該是穿起來合腳,踢動的感覺要很紮實,沒有脫落的可能,而且即使是長時間的使用也不應有磨擦皮膚的現象,並能夠以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大的推進力才是適合自己的蛙鞋。
有些蛙鞋在水中會下沉,雖然在深水中容易遺失,但是在淺水區就比較容易找到,會往上浮的蛙鞋有可能造成潛水員的腳部往上提,最好選擇中性浮力的材質。

使用方式

穿著蛙鞋無法在陸地上走路,因此進行岸潛活動時,必須先穿著潛水套鞋,走入水中後才穿上蛙鞋。若不能坐下來,則站立穿著的方式為;一支手扶著穩固物體或同伴的肩部支撐身體,彎曲並抬高一腳形成類似”4”的樣子,通常同手同腳的穿蛙鞋並不順暢,最好是右手穿左腳,左手穿右腳較容易,或者整個人浸泡在水中再穿也可以,若岸邊是沙灘地形或是平緩的斜坡,也可以穿好蛙鞋後以倒退前進讓蛙鞋的蹼面在地面上脫行。
在水中穿上蛙鞋踢水產生的力道,足以不使用雙手也能輕鬆的前進,最常踢動的方法為左右腳分別擺動,類似自由式泳姿的踢法,最好保持動作緩慢,踢水時以臀部作為上下動作的支點,避免膝蓋過度的彎曲,腳背應盡量保持向下壓的姿勢。蛙鞋上下擺動的過程中,下壓的行程才是產生力道的主要動作,藉由雙腿分別的踢水動作,因而獲得持續前進的動力。
此外,也可以併攏雙腿,讓二支蛙鞋同時上下動作,有些地形條件也必須這麼踢,也有可能一支蛙鞋在海中掉了,甚至腿部抽筋時,這招都派得上用場。